中國已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及海南自貿港,為高水平對外開放“探路”——
這一年,自貿試驗區干得咋樣?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20年來,中國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4%,深度融入了世界經濟。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先后在范圍內建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下簡稱“自貿試驗區”),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進一步深化,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成效不斷顯現。
國家統計局新數據顯示,2021年1—11月,貨物進出口總額353903億元,同比增長22.0%,交出了一份閃亮的開放成績單。這其中,中國各地的自貿試驗區做了哪些重點工作,又有哪些亮點?
大膽探索提升效率
今年以來,各自貿試驗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充分發揮了“試驗田”的重要作用。
有的創新轉型,拓展進出口通道。12月11日,來自淄博、臨沂、義烏等地的一批零配件及設備匯集在山東濟南章錦綜合保稅區歐亞運貿集結中心。隨后,一部分運往黃島碼頭趕裝發往印尼雅加達的貨輪,另一部分運抵董家鐵路貨運站,登上開往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班列。
“今年的變化,讓我需要重新認識貨物進出口運輸這個行業了!”濟南陸港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越說,企業所在地“不臨空、不靠港”,企業的主營業務也一直僅限于貨物集結。因為區位原因,周圍外貿企業規模也比較小,進出口“拼”個集裝箱有時都費勁,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改變,來自于章錦綜保區與濟南高新區、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實現“三區疊加”。一方面,山東自貿試驗區建設為海運、中歐班列、航空國際運輸業務提供的硬件補充與政策支撐,拓寬了“濟南國際物流大通道”,除了山東省內,周邊省份的貨源也開始向濟南集結。另一方面,自貿試驗區的發展也進一步激發了當地經濟活力。今年以來,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新增企業突破1萬家,較去年同期增長21%,實際利用外資近20億美元。“如果說以前公司的發展是一步步走,那么現在我們得跑起來!”劉越說。
有的從細節入手,有效解決企業痛點。12月16日上午,2021年寧波舟山港裝卸的第3000萬標準箱在梅山港區智慧碼頭起吊。這標志著,寧波舟山港成為繼上海港、新加坡港之后全球第三個3000萬級集裝箱大港,也是2011年以來中國第二個突破3000萬標準箱的超級大港。成績背后,離不開自貿試驗區相關改革舉措的支持。
就拿集裝箱運輸車輛來說,“扎堆”引發的加油難、加油貴等一系列問題,制約著港口吞吐效率。對此,作為浙江自貿試驗區重要組成部分的寧波市北侖區試點推出“共享加油”模式,推動符合使用和安全要求的物流企業設立共享加油裝置,將車輛的油品需求“化零為整”,從而降低了企業成本,提升了物流效率。
“公司有集裝箱卡車43輛,平均每車每月需消耗柴油2.5噸以上。過去,這些集卡車大多在各地加油站以市場零售價添加柴油,實行‘共享加油’后,我們直接以批發價購進柴油,每升可比市場零售價低1.3元左右,僅此一項,每月至少能節省開支16萬元。”寧波霞輝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程金輝說。
做足特色錯位發展
自貿試驗區橫跨東中西部,如何做足特色、錯位發展,是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必然要求。
——用好政策支持。今年7月8日,海關總署印發了《海關對洋浦保稅港區加工增值貨物內銷稅收征管暫行辦法》。短短15天后,洋浦港海關就受理放行了海南澳斯卡國際糧油有限公司加工增值內銷的大豆油500噸。據介紹,這批大豆油進口貨值455萬元,享受免征關稅41萬元。此舉也標志著海南自由貿易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先行先試的加工增值內銷稅收征管政策落地實施。
該公司總經理張慧表示,海南自貿港加工增值30%內銷免關稅政策這一“大紅包”幫助企業實實在在地降低了成本、獲得了巨大商機。“自今年7月投產以來,公司累計完成加工增值業務95單,免征關稅約1758萬元。”
——培育市場主體。河南自貿試驗區提供給本報記者的一份數據顯示,2021年前10個月,河南自貿試驗區新設立企業17262家,同比增長8%;新設外資企業60家,同比增長22.5%;實際利用外資16.3億美元,增長16.1%,自貿試驗區內市場主體加速成長、聚集。
這其中,因地制宜是關鍵。例如,今年5月,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開封片區推出涉企行政審批服務事項跨片區通辦,涉及企業設立、項目建設、稅務登記、原產地證書簽發等,使廣大企業和個人充分享受到“放管服”改革帶來的紅利。再如,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緊貼民營企業專業技術人才特點和工作實際,出臺《民營經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定工作辦法》,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等制約,構建起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吸引了更多人才。
——優化監管制度。不久前,一列滿載木料的中歐班列通過“鐵路快通”模式經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入境后直接運抵成都,辦理通關監管手續后快速放行。該批貨物的順利通關,標志著“鐵路快通”業務模式正式在四川自貿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落地,為后續口岸與內陸海關間的流程互通、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提供了切實有效的支撐。
“有了‘鐵路快通’模式,貨物在進境口岸無需辦理轉關,運抵成都后就可以辦理通關監管手續,貨物的整體通關時間比以前快了2到3天,單票通關成本可減少約1200元!”重慶博立通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報關員陳璞說。
政策密集釋放紅利
商務部印發的《“十四五”商務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發揮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深化首創性、集成化、差別化改革探索,在促進國內外人才、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自由流動方面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強化自貿試驗區生產要素聚集和市場配置能力。
今年以來,各地“十四五”規劃也相繼發布,對自貿試驗區作出本地化的布局。河北自貿試驗區提出加快建設貿易投資自由便利、高端高新產業集聚、金融服務開放創新、政府治理包容審慎、區域發展高度協同,努力建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區、對外開放引領區、制度創新先行區和新興產業集聚區”;廣東自貿試驗區提出,到2025年形成與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關、匯、稅、融”制度體系,成為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在岸離岸兩種業務、投資貿易金融物流等集聚融合的對外開放新高地;遼寧自貿試驗區聚焦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東北亞開放新特點,提出努力打破要素聚集瓶頸、打造制度集成“創新區”……
據江蘇自貿試驗區連云港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連云港自貿片區獲批兩年來,切實擔負起“為國家試制度,為地區謀發展”的歷史使命,在制度創新、產業集群發展、優化營商環境上不斷發力,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105項,片區企業數14000余家,較獲批前增加11倍。
“下一步,我們將發揮自貿試驗區東西雙向開放優勢,用好陸橋沿線自貿試驗區聯盟,深度參與國內和國際分工。完善國際海港樞紐能級,加快綠色港口、智慧港口建設,深化大宗商品分撥中心建設。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國家發展戰略,協同打造連接長三角、覆蓋蘇北和魯西南、服務陸橋沿線的區域發展開放新高地。”該負責人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通過這扇窗口,中國建立了更加緊密的國際貿易關系,同時逐步推動資本項目開放,推動金融開放,從而進一步加大中國經濟整體開放程度。
“這一年來,自貿試驗區既為的穩外貿、穩外資作出了貢獻,也為自身及周邊區域外向型經濟發展、產業發展作出了很大的推動。改革創新是自貿試驗區的靈魂。目前,21個自貿試驗區已向復制推廣了數百條制度創新成果。未來,要進一步發揮對外開放排頭兵效應,對標國際加大貿易投資自由化等創新突破,更好地引領開放。”盤和林說。(記者 王俊嶺)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