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要適當靠前發力,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臺政策,早落地見效。”財政部部長劉昆在2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
劉昆表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要統籌財政資源,強化預算編制、審核、支出和績效管理,推進績效結果和預算安排有機銜接,加強與貨幣政策等協調,確保宏觀政策穩健有效。
提升效能服務大局
劉昆介紹,2021年,財政部強化跨周期調節,加大資金統籌力度,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規模,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3.65萬億元,根據經濟形勢變化合理把握節奏,較好發揮了穩增長、補短板作用。精準實施減稅降費,新增減稅降費約1.1萬億元,助力企業紓困發展。推動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常態化并擴大范圍,2.8萬億元資金直達基層、惠企利民。
“我們落實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要求,本級支出繼續負增長,節省資金用于增強地方民生財力保障。2021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含稅收返還)超8萬億元,重點向財政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增強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財力保障能力。”劉昆說,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更可持續,有力有效對沖經濟下行壓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于長革認為,穩增長的一個關鍵在于發揮財政作用。當前,我國經濟穩定恢復態勢不斷鞏固,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新的經濟下行壓力對財政收入增長形成制約,財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在聚力穩增長的同時,嚴格防范財政風險,在財政緊平衡狀態下努力實現穩增長與防風險、減稅降費與財政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
在談及財政政策新進展時,劉昆透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去年底已提前下達了1.46萬億元,今年1月份完成發行4844億元,占提前下達限額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領域。
減稅降費今年力度更大
廣大市場主體在擴大就業、促進技術創新、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去年1.1萬億元基礎上,今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市場主體會有更多獲得感。”劉昆說。
相關數據顯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超過8.6萬億元。通過持續減稅降費,我國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有所下降,從2016年的17.5%下降到了2021年的15.1%。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的總量超過了1.5億戶,其中2021年新增涉稅市場主體1326萬戶,同比增長15.9%。
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表示,2018—2022年,中央財政安排約90億元,推動中小企業雙創升級。下一步,財政部將精準聚焦中小微企業紓困發展,進一步加大稅費優惠力度,綜合運用融資擔保、貸款貼息、獎勵補助等方式,引導撬動金融資源流向中小微企業,讓中小企業煥發更大的生機。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說,減稅降費等政策的落實落地,減輕了上億市場主體的負擔,增強了韌性,為應對困難挑戰,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減稅降費表面來看是收入在減少,但實質上換來了經濟增長和后續財政收入的增加。”
全力以赴保障民生
新數據顯示,中央本級支出連續兩年負增長,中央部門財政撥款“三公”經費連年壓減,從2019年的81.07億元減少到2021年的51.87億元,累計下降了36%。
有緊有松,如何確保財政資金“好鋼用在刀刃上”?
在科研創新方面,2021年中央本級基礎研究支出增長15.3%,主要用于加大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力度,支持中科院加強基礎研究等。未來,財政部將不斷加大財稅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優化科技支出結構,推進科技政策扎實落地,讓科技更好服務高質量發展。
在污染防治方面,2021年,中央財政安排生態環保資金4374億元。同時,還創新了很多財政管理的手段,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撬動作用。下一步,財政部門將持續加大投入力度,推動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盡快解決,支持打贏環境保護這場持久戰。
在保障民生方面,中央財政持續加大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補助力度,2021年安排補助資金超過6000億元,支持地方緩解基金收支壓力。目前,社保基金滾存結余4.8萬億元,可支付月數在14個月以上,有關部門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測算資金調撥規模,合理調劑地區間基金余缺。
劉昆表示,今年,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拉緊錢袋子,把能省的錢省下來,保障機關運行等剛性急需支出;嚴控會議、差旅、培訓、論壇等支出,嚴禁新建擴建政府樓堂館所,不該開的會一個不開,不該上的項目一個不上,不該花的錢一分不花,把花的錢花到點子上。(記者 王俊嶺)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